梦之翼国学代代相传

卷十五 : 洛水

1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欢举山,

2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地理志》曰:洛出冢岭山。

3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山海经》曰:出上洛西山。又曰:欢举之山,洛水出焉,东与丹水合,水出西北竹山,东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尸水注之,水北发尸山,南流入洛。洛水又东得乳水,水北出良馀山,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会于龙馀之水,水出蛊尾之山,东流入洛。洛水又东至阳虚山,合玄扈之水。

4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山海经》曰:洛水东北流,注于玄扈之水是也。又曰:自鹿蹏之山以至玄扈之山,凡九山。玄扈亦山名也,而通与欢举为九山之次焉。

5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故《山海经》曰:此二山者,洛间也。是知玄扈之水,出于玄扈之山,盖山水兼受其目矣。其水迳于阳虚之下。《山海经》又曰:阳虚之山,临于玄扈之水,是为洛汭也。

6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河图玉版》曰:仓颉为帝,南巡,登阳虚之山,临于玄扈、洛汭之水。灵龟负书,丹甲青文以授之。即于此水也。洛水又东历清池山,东合武里水,水南出武里山,东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门水出焉。《尔雅》所谓洛别为波也。洛水又东,要水入焉。水南出三要山,东北迳拒阳城西,而东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东与获水合,水南出获舆山,俗谓之备水也。东北迳获舆川,世名之为却川,东北流,注于洛。洛水又东迳熊耳山北。《禹贡》所谓导洛自熊耳。

7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博物志》曰:洛出熊耳,盖开其源者是也。

8 洛水: 东北过卢氏县南,

9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洛水迳隖渠关北,坞渠水出南坞渠山,即荀渠山也。其水一源两分,川流半解,一水西北流,屈而东北,入于洛。

10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山海经》曰:熊耳之山,浮豪之水出焉,西北流注于洛。疑即是水也。荀渠,盖熊耳之殊称,若太行之归山也。

11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故《地说》曰:熊耳之山,地门也,洛水出其间。是亦总名矣。其一水东北迳坞渠城西,故关城也。其水东北流,注于洛。洛水又东迳卢氏县故城南,《竹书纪年》:晋出公十九年,晋韩龙取卢氏城。王莽之昌富也。有卢氏川水注之。水北出卢氏山,东南流迳卢氏城东,东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翼合三川,竝出县之南山,东北注洛。

12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开山图》曰:卢氏山宜五谷,可避水灾,亦通谓之石城山。山在宜阳山西南,千名之山,咸处其内,陵阜原隰,易以度身者也。又有葛蔓谷水,自南山流注洛水。洛水又东迳高门城南,即《宋书》所谓后军外兵庞季明入卢氏,进达高门木城者也。洛水东与高门水合,水出北山,东南流合洛水枝津。水上承洛水,东北流迳石勒城北,又东迳高门城北,东入高门水,乱流南注洛。洛水又东,松阳溪水注之,水出松阳山,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迳黄亭南,又东合黄亭溪水。水出鹈鹕山,山有二峰,峻极于天,高崖云举,亢石无阶,猨徒丧其捷巧,鼯族谢其轻工,及其长霄冒岭,层霞冠峰,方乃就辨优劣耳。故有大、小鹈鹕之名矣。溪水东南流历亭下,谓之黄亭溪水,又东南入于洛水。洛水又东得荀公溪口,水出南山荀公涧,即庞季明所入荀公谷者也。其水历谷东北流,注于洛水。洛水又东迳檀山南,其山四絶孤峙,山上有坞聚,俗谓之檀山坞。义熙中,刘公西入长安,舟师所届,次于洛阳,命参军戴延之与府舍人虞道元即舟溯流,穷览洛川,欲知水军可至之处。延之届此而返,竟不达其源也。洛水又东,库谷水注之,水自宜阳山南,三川竝发,合为一溪,东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得鹈鹕水口,水发北鹈鹕涧,东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迳仆谷亭北,左合北水,水出北山,东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侯谷水出南山,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东迳龙骧城北,龙骧将军王镇恶,从刘公西入长安,陆行所由,故城得其名。洛水又东,左合宜阳北山水,水自北溪南流注洛。洛水又东,广由涧水注之,水出南山由溪,北流迳龙骧城东,而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东,右得直谷水,水出南山,北迳屯城,西北流注于洛水也。

13 洛水: 又东北过蠡城邑之南,

14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城西有坞水,出北四里山上,原高二十五丈,故黾池县治。南对金门坞,水南五里,旧宜阳县治也。洛水右会金门溪水,水南出金门山,北迳金门坞,西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东合款水,其水二源竝发,两川迳引,谓之大款水也,合而东南入于洛。洛水又东,黍良谷水入焉。水南出金门山,《开山图》曰:山多重,固在韩。建武二年,强弩大将军陈俊转击金门、白马,皆破之,即此也。而东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左合北溪,南流入于洛也。

15 洛水: 又东过阳市邑南,又东北,过于父邑之南,

16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太阴谷水南出太阴溪,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合白马溪水,水出宜阳山,涧有大石,厥状似马,故溪涧以物色受名也。溪水东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有昌涧水注之,水出西北宜阳山,而东南流,迳宜阳故郡南,旧阳市邑也,故洛阳都典农治,此后改为郡。其水又南注于洛。洛水又东迳一合坞南,城在川北原上,高二十丈,南、北、东三箱,天险峭絶,惟筑西面即为固,一合之名,起于是矣。刘曜之将攻河南也,晋将军魏该奔于此,故于父邑也。洛水又东合杜阳涧水,水出西北杜阳溪,东南迳一合坞,东与盘谷水合,乱流东南入洛。洛水又东,渠谷水出宜阳县南女几山,东北流迳云中坞,左上迢遰层峻,流烟半垂,缨带山阜,故坞受其名。渠谷水又东北入洛水。臧荣绪《晋书》称,孙登尝经宜阳山,作炭人见之与语,登不应,作炭者觉其情神非常,咸共传说,太祖闻之,使阮籍往观与语,亦不应。籍因大啸,登笑曰:复作向声。又为啸,求与俱出,登不肯,籍因别去。登上峰行且啸,如箫韶笙簧之音,声振山谷。籍怪而问作炭人,作炭人曰:故是向人声。籍更求之,不知所止,推问久之,乃知姓名。余按孙绰之叙《高士传》,言在苏门山,又别作《登传》。孙盛《魏春秋》亦言在苏门山,又不列姓名。阮嗣宗感之,著《大人先生论》,言吾不知其人,既神游自得,不与物交。阮氏尚不能动其英操,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。

17 洛水: 又东北过宜阳县南,

18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,双峦竞举,状同熊耳,此自别山,不与《禹贡》导洛自熊耳同也。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,积甲仗与熊耳平,即是山也。山际有池,池水东南流,水侧有一池,世谓之渑池矣。又东南迳宜阳县故城西,谓之西度水,又东南流入于洛。洛水又东迳宜阳县故城南。秦武王以甘茂为左丞相,曰:寡人欲通三川,窥周室,死不朽矣。茂请约魏以攻韩,斩首六万,遂拔宜阳城。故韩地也,后乃县之,汉哀帝封息夫躬为侯国。城之西门,赤眉樊崇与盆子及大将军等,奉玺绶劒璧处。世祖不即见,明日,陈兵于洛水见盆子等,谓盆子丞相徐宣曰:不悔乎?宣曰:不悔。上叹曰:卿庸中皦皦,铁中铮铮也。洛水又东与厌染之水合,水出县北傅山大陂,山无草木,其水自陂北流,屈而东南注,世谓之五延水。又东南流迳宜阳县故城东,东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南,黄中涧水出北阜,二源奇发,总成一川,东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禄泉水注之,其水北出近溪。洛水又东,共水入焉。水北出长石之山,山无草木,其西有谷焉,厥名共谷,共水出焉。南流得尹溪口,水出西北尹谷,东南注之。共水又西南与左涧水会,水东出近川,西流注于共水。共水又南与李谷水合,水出西北李溪,东南注蓁水。蓁水发源蓁谷,西南流与李谷水合,而西南流入共水。共水,世谓之石头泉,而南流注于洛。洛水又东,黑涧水南出陆浑西山,历于黑涧,西北入洛。洛水又东,临亭川水注之,水出西北近溪,东南与长涧水会,水出北山,南入临亭水,又东南历九曲西,而南入洛水也。

19 洛水: 又东北出散关南,

20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洛水东迳九曲南,其地十里,有坂九曲。《穆天子传》所谓天子西征,升于九阿。此是也。洛水又东与豪水会,水出新安县密山,南流历九曲东,而南流入于洛。洛水之侧有石墨山,山石尽黑,可以书疏,故以石墨名山矣。洛水又东,枝渎左出焉。东出关,絶惠水。又迳清女冢南,冢在北山上,《耆旧传》云:斯女清贞秀古,迹表来今矣。枝渎又东,迳周山,上有周灵王冢,《皇览》曰:周灵王葬于河南城西南周山上,盖以王生而神,故諡曰灵,其冢,人祠之不絶。又东北迳柏亭南,《皇览》曰:周山在柏亭西北。谓斯亭也。又东北迳三王陵东北出,三王,或言周景王、悼王、定王也。魏司徒公崔浩注《西征赋》云:定当为敬,子朝作难,西周政弱人荒,悼、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,故世以三王名陵。

21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帝王世纪》曰:景王葬于翟泉,今洛阳太仓中大冢是也。而复传言在此,所未详也。又悼、敬二王,稽诸史传,复无葬处,今陵东有石碑,録赧王以上世王名号,考之《碑记》,周墓明矣。枝渎东北历制乡,迳河南县王城西,历郏鄏陌。

22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杜预《释地》曰:县西有郏鄏陌。谓此也。枝渎又北入谷,盖经始周启,渎久废不修矣。洛水自枝渎又东出关,惠水右注之,世谓之八关水。戴延之《西征记》谓之八关泽,即《经》所谓散关。鄣自南山,横洛水,北属于河,皆关塞也,即杨仆家僮所筑矣。惠水出白石山之阳,东南流与瞻水合,水东出娄涿之山,而南流入惠水。惠水又东南,谢水北出瞻诸之山,东南流,又有交触之水,北出廆山,南流,俱合惠水。惠水又南流迳关城北,二十里者也。其城西阻塞垣,东枕惠水。灵帝中平元年,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,将五营士屯都亭,置函谷、广城、伊阙、大谷、轘辕、旋门、小平津、孟津等八关,都尉官治此,函谷为之首,在八关之限,故世人总其统目,有八关之名矣。其水又南流入于洛水。

23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山海经》曰:白石之山,惠水出其阳,而南流注于洛。谓是水也。洛水又与虢水会,水出扶猪之山,北流注于洛水。之南则鹿蹏之山也,世谓之非山。其山阴则峻絶百仞,阳则原阜隆平,甘水发于东麓,北流注于洛水也。

24 洛水: 又东北过河南县南,

25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周书》称周公将致政,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,南系于洛水,北因于郏山,以为天下之大凑。

26 显示相似段落洛水: 《孝经援神契》曰:八方之广,周洛为中,谓之洛邑。《竹书纪年》:晋定公二十年,洛絶于周。魏襄王九年,洛入成周,山水大出。南有甘洛城,《郡国志》所谓甘城也。

27 洛水: 《地记》曰:洛水东北过五零陪尾,北与涧、瀍合,是二水,东入千金渠,故渎存焉。

加载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