梦之翼国学代代相传

卷十四 : 沽河

1 沽河: 沽河从塞外来,

2 显示相似段落沽河: 沽河出御夷镇西北九十里丹花岭下,东南流,大谷水注之。水发镇北大谷溪,西南流,迳独石北界,石孤生,不因阿而自峙。又南,九源水注之,水导北川,左右翼注,八川共成一水,故有九源之称。其水南流,至独石注大谷水。大谷水又南迳独石西,又南迳御夷镇城西,魏太和中,置以捍北狄也。又东南,尖谷水注之,水源出镇城东北尖溪,西南流迳镇城东,西南流注大谷水,乱流南注沽水。又南出峡,夹岸有二城,世谓之独固门。以其藉险凭固,易为依据,岩壁升耸,疎通若门,故得是名也。沽水又南,左合乾溪水,引北川西南迳一故亭东,又西南注沽水。沽水又西南迳赤城东,赵建武年,并州刺史王霸为燕所败,退保此城。城在山阜之上,下枕深隍,溪水之名,藉以变称,故河有赤城之号矣。沽水又东南与鹊谷水合,水有二源,南即阳乐水也,出且居县。

3 显示相似段落沽河: 《地理志》曰:水出县东,南流迳大翮山、小翮山北,历女祁县故城南。

4 显示相似段落沽河: 《地理志》曰:东部都尉治,王莽之祁县也。世谓之横水,又谓之阳田河。又东南迳一故亭,又东,左与候卤水合,水出西北山,东南流迳候卤城北,城在居庸县西北二百里,故名云候卤,太和中,更名御夷镇。又东南流注阳乐水。阳乐水又东南傍狼山南,山石白色特上,亭亭孤立,超出羣山之表。又东南迳温泉东,泉在山曲之中。又迳赤城西,屈迳其城南,东南入赤城河。河水又东南,右合高峯水,水出高峯戍东南,城在山上,其水西南流,又屈而东南,入沽水。沽水又西南流出山,迳渔阳县故城西,而南合七度水。水出北山黄颁谷,故亦谓之黄颁水,东南流注于沽水。沽水又南,渔水注之,水出县东南平地泉流,西迳渔阳县故城南,应劭曰:在渔水之阳也。考诸地说,则无闻;脉水寻川,则有自。今城在斯水之阳,有符应说,渔阳之名当属此,秦发闾左戍渔阳,即是城也。渔水又西南入沽水。沽水又南与螺山之水合,水出渔阳城南小山。

5 沽河: 《魏土地记》曰:城南五里有螺山,其水西南入沽水。沽水又南迳安乐县故城东,《晋书·地道记》曰:晋封刘禅为公国。俗谓之西潞水也。

6 沽河: 南过渔阳狐奴县北,西南与湿馀水合,为潞河;

7 显示相似段落沽河: 沽水西南流迳狐奴山西,又南迳狐奴县故城西。渔阳太守张堪,于县开稻田,教民种殖,百姓得以殷富。童谣歌曰:桑无附枝,麦秀两岐,张君为政,乐不可支。视事八年,匈奴不敢犯塞。沽水又南,阳重沟水注之,水出狐奴山,南转迳狐奴城西,王莽之所谓举符也。侧城南注,右会沽水。沽水又南,湿馀水注之。沽水又南,左会鲍丘水,世所谓东潞也。沽水又南迳潞县为潞河。

8 沽河: 《魏土地记》曰:城西三十里有潞河是也。

9 沽河: 又东南至雍奴县西,为笥沟;

10 显示相似段落沽河: 湿水入焉,俗谓之合口也。又东,鲍丘水于县西北而东出。

11 沽河: 又东南至泉州县,与清河合,东入于海。清河者,派河尾也。

12 显示相似段落沽河: 沽河又东南迳泉州县故城东,王莽之泉调也。沽水又东南合清河,今无水。清、淇、漳、洹、滱、易、涞、濡、沽、滹沱,同归于海。故《经》曰派河尾也。

加载中~